7月17日,上海市政协召开“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助推上海实施双碳战略”重点提案专题督办办理推进会。从会上获悉,深远海风电是上海市未来可持续开发的最大绿电资源宝库,市发改委已编制规划并获得国家批复,总规模2930万千瓦,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提供约1000亿千瓦时绿电。7月19日,国家能源集团发布的《国电电力广西风电开发有限公司海上风电竞争性配置技术服务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提到,广西6500MW 深远海风电即将启动竞配。同时,近期江苏、广东重点海上风电项目审批进度稳步推进,存量项目有望于2024年下半年开工;且国内海风招标持续回暖,2024年第二季度招标规模达4.5GW,环比改善明显。目前,中国“十四五”收官年临近,海风并网压力增大,叠加海风政策逐步清晰,中国海上风电核准加速,有望带动行业快速放量。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海洋能源处处长查浩表示,总体来看,近海海域依然是“十四五”期间我国海上风电开发的主要海域,“十四五”后期近海海上风电场址将趋紧。近海资源可开发量少,未来向深远海开发大势所趋。全球近80%的海上风力资源潜力分布在60米以上的海域。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报告显示,我国近海水深5米到50米范围内,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为5亿千瓦,深远海风能资源可开发量是近海的3到4倍。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6月,全国风电新增装机25.84GW,同比增长12%。如今2024年已过半,国信证券表示,国内海上风电蓄势已久,2024年招标有望迎来拐点,上半年国内海风项目招标开工进度不及预期,下半年则有望形成密集招标。根据海上风电项目推进节奏,预计2024-2026年全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9/15/16GW,2023-2027年新增装机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26%。未来国内海风招标有望进入密集释放,高规格海缆需求占比稳步提升。据GWEA数据,1GW海上风电主机成本占比约48%、桩基约24%、海缆总计约10%,随着离岸距离的上升,风机成本占比下降,基础及施工成本、海缆成本占比上升。与此同时,海上风电产业链中,海缆环节盈利能力最强,毛利率可达40%—50%,其他关键零部件如主轴、轴承、变流器等毛利率在25%—35%之间,海缆盈利性远超其他板块。开源证券研报指出,2024年海上风电市场招标量与装机量有望实现双线并涨,海内外多项目招标有望落地持续催化,市场格局向好。其中海缆作为海上风电产业核心板块,有望直接受益于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整体海缆价格毛利有望逐步企稳,高电压等级建设或迎来新一轮机遇,海缆龙头厂商有望充分受益于产业发展。海缆生产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领域,其高技术壁垒导致市场竞争格局清晰明朗。与风电其他零部件相比,海缆对技术和质量的要求更为严苛。因此,在竞标过程中,业主更注重技术质量,而非单纯追求低价。这种市场特点要求供应商必须拥有一定的历史业绩和技术实力。长期以来,国内海缆市场形成了以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等头部企业为主导的高度集中格局。公开数据显示,去年海缆中标量排名前五的企业——中天科技、东方电缆、亨通光电、宝胜股份和万达海缆,共同占据了约百分之九十的市场份额,显示出行业的高度集中性。此外,头部企业凭借属地化优势在各自地区的海风项目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例如,东方电缆在浙江地区具有显著优势,汉缆股份在山东项目中表现突出,而中天科技则成功包揽了江苏射阳和大丰项目的送出缆和集电电缆业务。这种属地化策略使得这些企业在本地市场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我国《“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中的“风电重点任务”提到,开展深远海域海上风电开发及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技术;突破关键部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15MW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整机设计集成技术、先进测试技术和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装备等。就深远海风电来说,其对风电各环节技术要求更高,比如风机平台要更稳固,风机强度要更大,安装风险大,海底电缆要承受更高的压力和更强的腐蚀,这就很考验海缆制造和安装的能力。由于环境所限,漂浮式风机或将成为深远海的主流,这需要使用动态海缆。最新消息显示,我国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目前已提前完成并网以来设定的一年2200万千瓦时发电任务。此前,东方电缆研制了国内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动态缆系统并成功应用于“海油观澜号”;亨通光电研发的动态海缆则已经成功安装在国内首台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机组“扶摇号”,成为该项目的唯一海底电缆供应商及敷设承建商;中天科技也早已瞄准66kV和220kV电压等级的动态海缆。可见众多海缆厂商都已经在布局竞争这一未来发展的焦点领域。总体来说,深远海海缆业务凭借国内外新能源政策的引导、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以及天然的资源优势,在未来几年,将会是一个持续成长的赛道。同时,海缆由于具有高壁垒的行业特性,竞争格局稳定、清晰,头部企业也将维持较高的市场份额。引用 | 央视新闻、财联社、上海政协、证券时报、澎湃新闻、乐晴智库、四川大决策投顾、智通财经、平安证券、华夏时报、金融界
【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您对本文修改部分存在异议或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