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编辑 | 常 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文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写在前面“十四五”是中国制造业发展动能切换的窗口期,传统制造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通信光电缆行业如何立足新起点,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业内所有企业和学者共同讨论的重要议题。2023年4月12至14日,第三届中国通信光电缆学术会议暨专家联席会于山东威海召开,来自行业内的专家共聚一堂,站在五年规划的重要时间点上探讨产业升级、技术升级等行业发展问题,为业内技术人员指明前进路线。一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主线,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提出“东数西算”工程和“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大力推进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其中,算力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而光网络因具有超大容量、超长距离、高品质、高安全、低时延等优势,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为泛在算力资源提供覆盖广泛、灵活高效的超强高质运力保障,构建全光算力网络。光缆作为数字经济社会的神经,光网络的发展会给光电通信缆行业带来巨大的新机遇。二重点产品和技术进步,满足新发展需求1.光纤及相关技术突破新时代的光网络已逐步进入超100G时代,下一代骨干网络光纤,将不仅仅服务于400G,也将服务于更高速系统,对光纤提出了大容量、强算力、高带宽的需求以及能够满足光纤网络15~20年长生命周期的要求,可以采用增加通信线路中光纤数量(即芯数)、开发新产品等方法提高线路传输容量。目前,中国联通联合产业链积极推动在陆地传输系统引入兼具大有效面积和低损耗特性光纤(G.654.E),开展G.654.E光纤标准化、产业化及试验示范。相较于G.652.D光纤,G.654.E光纤具有超低损耗、低非线性的特点,是400G传输系统的最优选择,在大容量超长距陆地及海洋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G.654.E光纤在光网络的应用部署,有助于构建超高速、超长距、大容量的骨干光网络,服务于国家“东数西算”战略的落地实施。在G.654.E光纤大规模部署的同时,考虑进一步优化,降低其在1612~1625nm波长范围的衰减,在原材料掺氟套管制备工艺等方面深入研究。此外,小型化光纤和空芯光纤的研发也为单纤传输容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而空分复用(SDM)和多波段传输(MBT)等新技术也是进一步提升光纤传输容量的潜在手段,采用频谱扩展的方式可以提升单光纤的传输容量和距离乘积,以及AI和数字孪生技术可以提升光网络自智运维效能,但是仍然存在较多理论、运维成本高等工程应用问题,需要业内携手合作,共建数字中国。2.海洋光电传输技术面临新挑战“海洋强国”战略提出要弥补海洋能源与信息传输产业链短板能力,海底观测网、水下安防警戒系统等新应用场景也随之出现。海底光电缆可实现水下大功率远程供能、大规模数据采集和信息传输,能够探测海洋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物质等过程,从而构建海底观测系统,带动海洋能源开发、国防安全等领域升级。伴随着海洋观测从单一的海洋浮标、缆系海底观测网、自容式观测平台向组合式、多形态、全海洋立体观测系统发展,长距离、大容量海底电缆(如20kV海底光电缆复合缆和双极性海底光电缆)以及海洋立体观测、感知用光电复合缆也得到广泛应用。未来,海底光电复合缆也将助力海底数据中心的建立,将稳定的电力输送至海底数据仓,推动产业向对绿色、低碳目标进发。随着全球海底光缆逐渐到达设计寿命极限,海底光通信系统升级的浪潮席卷而来,单光纤容量提升和跨洋万公里海底通信系统光电传输一致性、高压绝缘技术、以及万米深海底光缆、海底中继器氢密等技术难题也不断涌现。传感器、电源、新材料等关键技术制约了海洋光电传输技术的发展。国内系统厂商、海缆制造厂商以及材料厂商应当积极参与海洋光电缆产业链的培养,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如亨通集团采用泵浦冗余架构实现中继器每纤对失效率的降低,采用的新一代SDM技术(32FP海底光缆)满足了海底光通信系统的大容量需求。针对某些西方国家恶意阻挠中国企业竞标国际海缆通信工程的情况,可以由国内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起草和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以解决该问题。3.特种光缆的创新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蝶形光缆、带状光缆等系列产品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满足了多场景的应用与辐射需求。目前,我国在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全干式光缆、航空发动机用耐火电缆等特种系列产品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如同轴电缆的传统产品也迎来“第二春”,5G甚至6G的新应用场景为漏泄电缆带来了开发需求,推进漏泄电缆向高频、低损耗、超宽带辐射性漏缆等方向发展,并解决绝缘体的发泡问题,满足5G传输要求。对于漏泄同轴电缆而言,辐射的信号功率电平值(链路损耗)是其性能评估的重要指标。传统的计算漏缆功率电平性能的方式存在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差较大的问题,行业专家李庆和提出了链路损耗常数,通过试验证明各型号漏缆试样的链路损耗常数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与现有的以传输衰减常数与耦合损耗为依据的链路损耗设计值相比,链路损耗常数方法具有一定应用优势。链路损耗公式可直接确定电缆X点的功率电平值, 估算时无需传输衰减与耦合损耗值,该方法简捷、直观、较精确,实用价值较高。目前已有一些生产厂家及设计单位将链路损耗常数用于工程设计中,通过进一步完善对实测信号数据的处理,为漏缆工程设计及制造中考核评估漏缆信号功率电平的计算提供新的参考。三应用数字化技术,助力线缆产品质量提升随着光电技术、传感技术、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新材料、新机理、新技术的光纤测试解决方案的相应测试装备逐步实现了高灵敏度、高适应性、高可靠性,并向嵌入式、微型化、模块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结合资源管理思想和信息化、智能化对检测实验室的具体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检测中心的检测资源进行全面的一体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检测中心的工作效率,使检测中心的质量水平、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1.阻燃性能光缆质量精细化控制是提升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由于材料的加工方式通常不会变动,通过分析材料的成分,可以实现对材料质量的准确、即时监控,对光缆生产所用原材料质量进行精细化控制。对于低烟无卤原材料的阻燃性能,通常采用极限氧指数(LOI),以维持样品燃烧的最低氧气浓度定量评估原材料的阻燃能力。但由于LOI测试结果易受多种测试因素(环境温、湿度,测试设备,试样状态,通风条件等)影响,测试LOI的实验室条件与真实火灾场景相差甚远,LOI不能用于评价材料的实际阻燃性能,故LOI无法精细控制低烟无卤材料质量。可以采用热重分析仪对低烟无卤材料中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测试LSZH材料的热失重曲线,即可监控LSZH材料阻燃性能。对于PE、PBT等光缆常用高分子材料,可采用差热扫描量热仪(DSC)对其分子量分布进行间接测试,实现质量控制过程中,保证光缆生产质量一致性。结合神经网络算法等数字化手段,可以深入挖掘实验室测试设备(TG、DSC等)的高级分析功能,逐步建立光缆主材的成分分析平台,实现对产品质量管控。2.电磁屏蔽性能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所用的电缆及组建的电磁兼容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拓展测试频率的上下沿。其中,测试方法包括三同轴管中管法、三同轴暗室法、线注入法等方法。三同轴法及扩展的管中管法测试结果稳定,测试精度高,但受限于管体尺寸,不能测试尺寸较大的产品。而线注入法低频段测试结果稳定,能测试大尺寸的产品,但测试较为复杂,需要根据不同的电缆和组件特点选取不同的方法。本文引自以下报告来源 | 上缆所传媒文字 | 黄婷婷编辑 | 常 佳审核 | 何晓芳【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上缆所传媒”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线束端子是线束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线束剥线、压接接触件端子而形成。该过程是线束装配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线束剥线环节会出现长短不一、芯线散开等现象,接触件端子与线束压接过程中会出现未成功压接、压接不到位、芯线外漏等质量问题,进而较大程度地降低产品的可靠性。目前,市场上主要运用的是人工目视法进行检测,该方法存在漏检、检测效率不高、工作强度大等问题,而传统机器视觉技术存在缺陷特征难以量化和提取、缺陷图像识别能力弱等不足。近年来,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传统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相结合的线束端子外观缺陷检测技术已成为工业领域检测的一种新趋势。精读✎整体架构设计线束末端长度以及端子外观缺陷智能检测系统主要是由PLC控制模块、图像采集模块,以及智能检测算法三部分构成,整体架构见图1。整体运行流程:首先工作设备把线束末端固定在一个夹具中,运输至检测位置后位置传感器点亮,通过PLC触发光源控制器打开光源、触发相机进行图像采集并将图像传输至上位机中;接着上位机通过对应算法实现图像预处理、线束末端长度检测,以及线束端子外观缺陷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传回PLC中;最后PLC控制工业机器人抓取并按检测结果分选卸料。图1 整体架构✎基于机器视觉的线束末端尺寸检测本系统使用的图像处理算法流程图见图2。首先通过算法检测线束外轮廓直边,计算出图像倾斜角度;接着利用旋转算子将图像整体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得线束水平放置;然后进行图像二值化、图像均值滤波、图像灰度增强等处理,并找出线束根部上、下拐点以及线束头部边缘直线;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线束头部直线到线束根部拐点之间的距离,即为线束末端长度。图2 线束末端尺寸检测算法流程图✎基于深度学习的线束末端缺陷检测1数据集的构建根据现场检验人员的经验,结合实际拍摄的图像数据,搭建多分类模型,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按照不同的缺陷形式分类整理,人工标注标签,确定训练集、测试集和验证集的样本数量。本工作中将线束端子外端缺陷定义为:“正常(OK)”、“未压接触件(WTG)”、“压接触件短(TGD)”、“线束散丝(SS)”4个类别,具体样本数据集图像见图3。图3 不同缺陷类别图像数据集根据每一类样本总数量随机将每一类样本按照训练集(1)、验证集(2)、测试集(3) 分别为70%,15%,15%的比例划分数据集,数据集划分示意图见图4。图4 数据集划分示意图2算法架构设计线束末端缺陷检测运用的深度学习算法预测原理示意图见图5。首先采集到的线束末端图像经过两层卷积层,初步提取和学习线束末端缺陷的基本特征。然后进入最大池化层,该层主要是把前面提取的基本特征信息进行压缩。接着图像再经过3个卷积层,进一步学习和提取线束末端图像中的特征。最后传入最大池化层进行信息压缩,进入全连接层,将两维矩形特征压缩为一维特征向量,再通过Softmax(分类网络)把一维特征向量映射到具体的某一个分类。图5 深度学习算法预测原理示意图3学习效果评价经过测试算法模型的学习效果见图6、图7。识别准确率为99.33%,召回率为99.52%,Top-1错误率为0.67%;单张图像推理耗时5.6ms,预处理时间为1.83ms。图6 训练错误率示意图图7 训练综合性指标线束末端缺陷测试结果热力图见图8。模型均找到了各种缺陷的关键特征,其中图8(a)、图8(b)、图8(c)和图8(d)热力集中的特征分别表示为“正常”、“未压接触件”、“压接触件短”、“线束散丝”。图8 线束末端缺陷测试结果热力图✎试验验证及数据分析为了验证线束末端缺陷数据集构建的合理性以及算法的有效性,在实际生产设备上部署训练模型,同时人工在不同批次的线束中筛选出“正常(OK)”、“未压接触件(WTG)”、“压接触件短(TGD)”、“线束散丝(SS)“的线束各100根,共5个批次,将其分别按批次放在设备上进行检测,记录并统计每种类型的线束数量,结果见表1。系统能够把不同类型缺陷的线束正确地识别出来,识别准确率达100%,满足客户生产使用需求。表1 线束末端缺陷检测测试结果本方法与传统的人工目识法相比,具有识别准确率高、稳定性强,以及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为进一步线束生产线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必要的经验积累。《电线电缆》1958年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创刊,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主办,是电线电缆行业应用类学术刊物。主要栏目有综述、线缆产品、线缆材料、测试技术、敷设运行、工艺设备和经验交流等,报道国内外电线电缆行业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欢迎来稿!【线上投稿入口】http://dxdl.cbpt.cnki.net来源 | 上缆所传媒编辑 | 朱 莉审核 | 何晓芳【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上缆所传媒”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日,一系列数据表明光伏产业依然处于高增长期,刺激光伏电缆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国光伏新增并网3366万千瓦,同比增长154.8%。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逆变器产量环比增长30.7%,同比增长95.8%。十几年间,我国光伏产业从无到有,已发展成全球的巨无霸。光伏产业作为我国先进制造业的标志之一,既是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国在全球取得领先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预见,在政策扶持以及技术创新变革双轮驱动下,光伏行业将在逐步成熟中行稳致远。政策方面,光伏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扶持下,全面驶向发展快车道。十年间,中国光伏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新增装机量持续突破历史新高。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2023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达到1.6亿千瓦,将继续创历史新高。技术创新方面,中国光伏产业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突破,依托自主可控的专利技术与规模优势,发电成本较十年前下降约80%,在多种可再生能源中降幅最高。据统计,目前我国光伏电缆市场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随着光伏行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对能源使用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光伏电缆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从全球光伏电缆市场情况来看,欧美市场需求相对稳定。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发电市场,在全球光伏电缆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我国的光伏产业起步较晚,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未来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光伏电缆行业仍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光伏电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预计2023年度我国光伏电缆市场规模将达到185.6亿元。未来几年,我国光伏电缆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在光伏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光伏电缆行业也迎来了一次大的发展机遇。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同时国内分布式光伏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以分布式为主的分布式电站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光伏发电市场的主力,这将带动大量电缆需求增加。另外,“双碳”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政策实施推动我国电网建设加快,也将带动光伏电缆需求增加。光伏电缆行业也存在着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较低的问题,且部分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存在低价恶性竞争的现象,使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目前,我国光伏电缆行业呈现出“小、散、乱”的特点,且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近几年,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双碳”目标的战略部署,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在未来几年,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其行业快速发展将促进光伏电缆企业的发展。来源 | 证券日报、中国经济网、中国电力网等文字 | 孙文辉编辑 | 卢羽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文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继新基建、东数西算之后,我国算力基础设施产业链又迎来一大利好消息。近日,国家超算互联网工作启动会在天津召开,会议发起成立了国家超算互联网联合体。随着全国超算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超算中心单体运营模式既难以满足超大型项目算力要求,也无法实现算力资源优化配置。统筹调度全国各地超算资源,加强应用软件的自主研发和部署等已迫在眉睫。这就需要加快建设我国超算互联网,构建一体化超算算力网络和服务平台。超算互联网是以互联网的思维运营超算中心,并连接产业生态中的算力供给、应用开发、运营服务、用户等各方能力和资源,构建一体化超算算力网络和服务平台。据悉,按照计划,到2025年底,国家超算互联网将可形成技术先进、模式创新、服务优质、生态完善的总体布局,有效支撑原始科学创新、重大工程突破、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等目标达成,成为支撑数字中国建设的“高速路”。迎面算力时代,把超算资源连接起来,形成中国自己的超算能力生态圈,已成为行业共识。作为国家算力底座的重要基础,能够在互联网设备间进行高速数据传输的电缆也将因此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据了解,目前100G~400G的产品主要应用于中大型数据中心,而随着算力增量市场的不断扩大,800G产品应用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基于成本和传输效率的考虑,800G高速传输电缆主要用在超算中心7米以内的短距离算力传输,7米以上的中长距离算力传输则用800G光模块。兆龙互连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提问时表示,公司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成功开发出800G高速算力传输电缆。深耕高速互连产品十余年,在高速电缆及组件领域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已较为先进。公司800G产品具有无源、低功耗、高速率、散热好等特点,在万物互连等短距离应用上,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尚未形成量产。从近些年国内数据电缆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内企业数量总体变化不大,结构上外资企业淡出,市场份额加速向优势企业集中,年产百万箱以上的企业有华讯、兆龙、正导、海棠、一舟、亨通、金信诺、通鼎、普天等;地区上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形成了产业集群。来源 | 上缆所传媒文字 | 常 佳编辑 | 常 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文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2022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营业总收入近3.57万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589.70亿元,同比上升8.8%。同期披露的一季度合并及母公司财务报表显示,国家电网公司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175.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另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债券2022年年度报告,南方电网公司去年的营业总收入为7646.58亿元,同比增长13.9%,实现净利润120.59亿元,同比上升20.5%。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为中国两大电网企业。其中,国家电网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经营区域覆盖我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供电范围占国土面积的88%,供电人口超过11亿。南方电网负责南方五省(区)电网的建设和运营,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五省(区),并与中国香港、澳门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电网相联,供电面积100万平方公里,供电人口2.72亿人。根据历年数据发现,自2002年成立以来,国家电网的最高净利润出现在2012年,超过800亿元,有史以来仅在2009年出现过年度净亏损。另一个特殊年份是三年前。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冲击,国家电网营业收入同比下滑8.85%,净利润同比下降106%,出现9.255亿元的净亏损。彼时罕见的首季亏损一方面是由于疫情下电网公司“自掏腰包”执行政策性降电价,另一方面是电网售电量减少。随着国内疫情受控及复工复产全面推进,该公司自2020年4月份开始扭亏。今年一季度国家电网的盈利情况与2016-2018年同期大致持平。据梳理,2015至2019年,国家电网的一季度净利润分别约为149.9亿元、173.5亿元、172.0亿元、173.9亿元、153.0亿元。国家电网公司以电网业务为核心业务,其他业务主要包括电力技术研发、电工电气设备制造、境外业务及金融业务。债券年度报告显示,其去年电网业务的毛利率为4.88%,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来源 | 澎湃新闻,原文有改动编辑 | 卢羽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文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导读目前,通信行业对管道、隧道用光缆仅要求阻燃,在火灾发生时,虽然可以阻止火势蔓延,但也牺牲了光缆的通信功能。因此,通信光缆在与电力电缆同路由敷设时,须具有耐火性能,在发生火灾时和救灾过程中保证通信畅通,避免信号中断和数据丢失造成的灾害扩大;同时为免受强电磁环境影响,通信光缆应采用全介质非金属结构。而在非金属光缆实际耐火性能测试过程中,保证15min冷却时间内光纤不发生断裂,是行业内的难点,这对非金属耐火光缆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光缆厂家一般都只考虑燃烧阶段,对冷却阶段不作具体要求。因此,设计与研发耐火性能满足IEC 60331-25:1999要求的电力通信用非金属光缆具有重要意义。精读✎新型非金属耐火光缆结构设计与优化1耐火光单元设计基于传统非金属耐火光缆结构,本工作提出了一种耐火光单元的设计,取消在缆芯外被覆耐火层,而将耐火层直接被覆到光纤松套管外,形成一个独立的耐火光单元,目的是将耐火层内移,缩小耐火光单元的内部空间,提高耐火光单元在燃烧后的稳定性。新型非金属耐火光缆结构见图1。图1 非金属耐火光缆结构根据IEC 60331-25:1999标准规定,取足够长度的光缆试样,以750℃的火焰温度,燃烧90min,冷却15min,经3次重复性试验,基于耐火光单元的非金属光缆线路完整性测试结果见表1。表1 基于耐火光单元的非金属光缆线路完整性测试由表1可知,基于耐火光单元的非金属光缆的耐火性能满足IEC 60331-25:1999要求。提高光单元燃烧后的稳定性,是保证非金属耐火光缆在冷却阶段线路完整性的关键,采用耐火光单元的结构设计,其典型结构为半干式双护套,从内向外依次为基于耐火光单元的缆芯、陶瓷化阻燃聚烯烃料、玻璃纤维编织带、阻燃外护套,很好地弥补了传统非金属光缆在耐火性能方面的不足。2原材料选型优化基于耐火光单元的非金属光缆耐火性能已满足标准要求,但依然存在原材料及加工成本高的缺点。因此,本工作从原材料选型的角度对光缆结构设计进行了优化,分别对比验证了采用常规阻燃料替代陶瓷化聚烯烃、云母带替代玻纤编织带的结构对光缆耐火性能的影响,优化方案见表2。表2 非金属耐火光缆原材料选型优化由表2可知,内护层分别采用常规阻燃料替代陶瓷化聚烯烃、云母带替代玻璃纤维编织带,经验证,3种方案的非金属光缆在750℃的温度下,燃烧90min后冷却15min,光纤均未发生断裂,耐火性能均合格。非金属耐火光缆原材料选型优化方案2中,外径减小,原材料及加工成本明显降低。3护套结构优化目前广泛应用的非金属耐火光缆仍然延续了典型的双护套结构,为了进一步探究光缆结构可优化的空间,单独对耐火光单元制备的缆芯进行了耐火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见图2。图2 缆芯结构耐火性能测试由图2可知,缆芯在750℃火焰温度下燃烧90min及冷却15min过程中,光纤未发生断裂,说明采用耐火层被覆松套管结构的耐火光单元给管内光纤提供了一个非常稳定的内部空间,对非金属耐火光缆的耐火性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为今后非金属耐火光缆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经验证,非金属耐火光缆将双护套结构优化为单护套结构,缆芯可以不需要外被覆云母带,典型结构为耐火光单元的缆芯+阻燃外护套,结构图见图3。图3 新型非金属耐火光缆单护套典型结构经第三方测试,单护套结构的非金属光缆耐火性能也满足IEC 60331-25:1999要求。非金属耐火光缆由双层护套结构优化为单层护套结构,在相同的松套管尺寸下,光缆外径至少减小25%,质量更轻,运输与敷设也更便捷,可适应特定场景下的应用需求。✎结束语本工作通过分析传统的非金属耐火光缆的结构,提出了一种耐火光单元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非金属耐火光缆,耐火性能满足IEC 60331-25:1999标准要求,保证了光缆在燃烧及冷却过程中的线路完整性。同时,基于耐火光单元的设计,对非金属耐火光缆结构进行了优化,促进了非金属光缆向尺寸微型化、轻量化方向发展,更有利于产品运输与施工敷设,为电力、铁路、隧道、矿井及数据中心等特殊场景用非金属耐火光缆的设计提供参考。《电线电缆》1958年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创刊,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主办,是电线电缆行业应用类学术刊物。主要栏目有综述、线缆产品、线缆材料、测试技术、敷设运行、工艺设备和经验交流等,报道国内外电线电缆行业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欢迎来稿!【线上投稿入口】http://dxdl.cbpt.cnki.net来源 | 上缆所传媒编辑 | 朱莉 黄婷婷审核 | 何晓芳【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上缆所传媒”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赵志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赵志国首先表示,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实现平稳开局,呈现企稳向好态势。其中,信息通信业赋能效应不断显现。赵志国介绍,全力夯实新型基础设施,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季度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7%。稳步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数超过264万个,千兆接入用户突破亿级规模。持续深化融合应用,5G全面融入52个国民经济大类。提升应用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供给,加快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优秀案例示范推广。统筹发展和安全,出台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强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基础电信网络安全稳定运行。随后,围绕信息通信行业发展、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工业互联网实现阶段跃升等问题,赵志国等回答了记者提问。01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做优做强信息通信业中宏网:信息通信高质量发展有效激发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活力。我们关注到,一季度信息通信业整体实现了较快增长。请问,这个较快增长中具体有哪些亮点和成效?赵志国:一季度,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一是动力更足,行业发展步伐稳健。新兴业务高速增长,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物联网等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5%,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4.8个百分点,逐步成为行业发展新的动力源。电信业务收入稳步提升,一季度累计完成4252亿元,同比增长7.7%。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8%,行业运行整体向好。二是基础更牢,网络能力持续提升。网络基础日益完备。截至3月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264万个,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端口数超过1793万个,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算力规模快速增长。梯次优化的算力供给体系初步构建,算力规模排名全球第二,年增长率近30%。IPv6发展不断深化。IPv6从“能用”到“好用”,移动网络IPv6流量首次超过了IPv4流量,占比超过50%,迎来了IPv6主导的互联网时代。三是应用更广,高速业务加快普及。连接规模持续增长,截至3月底,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6.2亿户,千兆光网用户突破1亿户,移动物联网用户达19.84亿户,“物”连接数占比提升至53.8%,万物互联的基础稳步夯实。融合应用走深走实,5G应用已覆盖52个国民经济大类,全国5G和千兆光网“双千兆”网络应用案例数超过5万个,移动物联网在数字城市建设、智慧交通、移动支付等领域实现了较大规模应用。四是体验更好,用户服务普惠共享。电信普遍服务纵深推进,农村偏远地区网络覆盖水平持续提升,5G网络向农村拓展,有力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用户获得感不断改善,一季度我国移动和固定宽带的下载速率,相比去年同期分别提升了59.9%和15.1%,移动数据流量资费持续下降。信息无障碍能力持续增强,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深入推进,指导一批主流常用的网站和手机APP优秀改造案例在全国推广应用。下一步,我部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做优做强信息通信业,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一是夯实数字设施底座。研究出台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宽带边疆”、千兆光网“追光行动”、中小城市云网强基建设、移动物联网高质量发展行动,一体化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技术产业创新。推动6G、光通信、量子通信等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加大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研发力度。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领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三是深化行业融合应用。大力推进5G、千兆光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垂直行业、信息消费、社会民生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聚焦重点领域形成创新应用示范标杆,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02从政策、技术、应用三方面发力,推动实现工业互联网整体发展阶段跃升人民邮电报:今年是《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最后一年,计划提出,这三年要实现工业互联网整体发展阶段跃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今年还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赵志国:工业互联网是新型工业化战略性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两年多来,我们坚持适度超前,基础设施全面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覆盖31个省(区、市)和40个行业,服务企业超过了25万家;形成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过了8100万台(套)。我们坚持需求导向,融合应用纵深拓展。工业互联网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166个中类,覆盖工业大类的85%以上。一季度,我们发布了5G工厂、工业互联网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等218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打造一批应用实践样板,带动工厂、园区“知网、用网”“敢转、会转”,加快数字化转型。目前,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过了1.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5.5%。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规模化应用和高质量发展,从政策、技术、应用三个方面发力,引导各地区、各行业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工业互联网整体发展实现阶段跃升,为推进新兴工业化提供更坚实的支撑。一是政策引领,强化制度要素保障。研究制定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从产业供给、深度应用、集群发展等方面推动“5G+工业互联网”走深走实,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深化产融合作和产教融合,引导各类资本加大投入,加快培育高层次、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创新驱动,聚力技术突破提升。实施新一轮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加快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突破制约规模应用技术瓶颈,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制定实施一批急用先行标准,以标准化促进规模化应用。培育更多元、更优质、更专业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三是链网协同,加快应用规模推广。积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与工业互联网紧密协同。抓重点行业,编制工业互联网与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等重点行业融合应用指南,推进标识“贯通”行动,促进工业互联网在重点产业链的普及应用。抓重点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融入工业互联网。抓重点区域,开展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活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进园区、进集群,推动涌现更多的集中连片的“精品”应用。03用好融合应用金钥匙,持续释放信息通信行业赋能效应香港紫荆杂志:近年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不断深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请介绍一下具体发挥了哪些作用?后续还有哪些工作考虑?赵志国:信息通信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近年来,随着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深入实施,信息通信优质供给大幅提升,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多领域的融合不断深入。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更深层次赋能实体经济发展。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交通、旅游等实体经济重要领域深度融合。近期我部联合文旅部出台5G智慧旅游有关政策文件,积极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5G、人工智能等加速渗透至生产核心控制环节,5G工厂建设全面提速,给制造业生产模式和生产形态带来了深刻改变。二是更高水平助力数字社会建设。智慧医疗加快落地,“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中,80%以上已完成5G网络覆盖。智慧教育成效初显,5G在远程互动教学、职业实训等场景应用持续深化。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推进,近期联合多部门出台政策文件,以数字化赋能乡村建设、治理和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显著增强。三是更广范围推动人民生活改善。移动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数量达261万款,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用到的APP已经达到了261万款,极大便利了百姓生活。开展“信息消费助力乡村振兴”区县行活动,为城乡搭建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带动农民增收。数字技术适老化成效显著,基本满足60岁以上老年群体最突出、最紧迫的数字生活需求。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3.3万亿元,同比增长8.6%。今年是“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5G应用“扬帆”、新型数据中心发展等多个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下一步,我部将在全面完成收官任务基础上,用好融合应用这把金钥匙,持续释放行业赋能效应。一是强化新技术新产品供给,铸强融合赋能“主引擎”。开展算力基础设施强算赋能行动,推动云边端协同、算存运融合。聚焦5G、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等供给水平。加强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协同发展。二是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应用指导,打造融合赋能“主阵地”。实施5G规模化应用工程,指导发布5G行业建设指南,促进行业应用向纵深发展。引导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开放典型应用场景,带动技术和产品迭代升级。三是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锻造融合赋能“主力军”。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形成梯度发展格局。鼓励大企业搭建数字化平台,面向中小企业共享数据资源和能力,降低中小企业转型门槛。来源 | 中国网文字 | 周 炯编辑 | 常 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文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2023年4月26日—28日,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九届三次理事长工作会议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分会理事长江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秘书长高峰主持。常务副秘书长吴士敏首先报告了本次会议出席情况,29家正副理事长单位全部出席;并通报了正、副理事长单位变更出任人的相关情况。东道主青岛汉河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大伟致欢迎辞。分会理事长江斌作重要讲话,并对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此次会议表示感谢!他表示,线缆分会作为全国性、唯一覆盖线缆制造各个专业领域的国家级行业组织,1988年成立以来,协会始终坚守了组织非营利性的根本原则,也始终保持了为协会会员创造价值的初心,坚持守法合规地以行业的整体利益和会员的集体福祉为唯一追求目标,也是协会作为行业组织唯一的价值取向。行业始终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好的行业生态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协会首要的作用就是凝聚行业力量,努力营造好行业环境与生态,要有所作为才能造福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协会工作需要各理事长单位的共同推进。在当前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如何及时化解行业风险,稳定行业发展,既是协会工作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线缆行业对于行业组织更好发挥功能的期盼,行业组织能否起到重要和关键的作用,在于正副理事长和理事长单位作为协会的支柱,作为行业的中坚力量,能否继续秉承行业是我们共同家园的情怀与责任,发挥好集体的关键核心作用,共同建设好行业组织平台,使之更好服务于行业,推动行业进步。他强调,希望通过高层的理事长工作会议及各专业工作部会议等,努力达成共识,化解矛盾,制定工作机制以具体落实与对接。以形势预判与研究、工作研讨与布置、及时反馈与交流等,保持有效沟通;及时研究行业问题,汇集行业诉求,群策群力,增强协会对各种事态的预判;汇集行业智慧和力量,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政策建议、措施等影响产业政策,维护好行业的生态涉及方方面面,很难见到成效,需要大家对行业都抱着一个家园的意识共同携手长期营造。上缆所将集中资源为行业服务,未来在理事会里也提倡一个协会的概念,能将各理事单位的资源、共识、力量凝聚起来,使线缆分会成为一个有效的行业组织。他呼吁,各理事长单位在各自的领域应多发出正能量,更多宣传线缆行业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取得的进步以及行业引以为豪的成果。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吴士敏汇报了分会2022年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计划。分会副秘书长凌成刚汇报了分会2022年财务收支情况及分会吸收9家新会员的情况。随后,秘书长高峰以“共识、协同、作为”为议题,介绍了协会工作理念,指出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发展环境的问题。他希望组织成为有用的组织,达成共识、共同发声,各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共同行动,共同谴责,让媒体成为行业共同的喉舌。期待行业优秀企业和上缆所一起肩负起行业发展责任,期待组织成为推动技术进步、致力于行业健康发展、促进互相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期待涌现出数十家无论在技术、装备、产能、管理、品质方面都能成为世界级的优秀企业。会议审议通过了分会2022年工作总结、2022年财务收支报告以及2023年工作计划三项议案。下午,与会人员还围绕行业发展、企业现状、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协会工作的建议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会议结束后,全体与会人员参观了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来源 | 上缆所传媒编辑 | 卢羽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文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当地时间4月24日,九个西欧和北欧国家在比利时海滨小城奥斯坦德举行第二届“北海峰会”,欲“抱团”大力开发海上风电。当日,来自比利时、丹麦、德国、荷兰、法国、英国、爱尔兰、挪威和卢森堡的九国首脑或能源部长出席峰会,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能源事务委员西姆松亦应邀与会。据会后发表的宣言,九国确认将充分调动北海能源和工业潜力,争取到2030年将北海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提高到120GW,到2050年进一步提高到300GW。与目前约25GW的装机容量相比,仅2030年设定的目标就将增长4倍多。对欧洲民众而言,100GW约等于1亿欧洲家庭的年用电量。如能达成目标,这意味着到2030年北海海上风电可满足1.2亿欧洲家庭的年用电量,到2050年可满足3亿欧洲家庭的年用电量。宣言显示,除设定共同目标,峰会还讨论了电力运输问题,以确保海上风电惠及每一个参与国,另一关键议题为海上能源基础设施安全和海上风电场海底电缆连接问题。近年来随着欧洲致力能源“绿色转型”,海上风电被寄予厚望。与陆上风电相比,海平面风阻较小,风能更高,且有“地利”之优,如通过海路运输大型风机更加便利、风电场不易扰民等,由此成为可再生能源重要一环。去年5月,比利时、丹麦、德国和荷兰以创始国身份在丹麦埃斯比约举行首届“北海峰会”;当时4国承诺到2050年将北海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提高到150GW,把北海打造成欧洲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工厂。来源 | 中国新闻网编辑 | 常 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文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