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满足电线电缆专业领域创新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学术成果见刊的时效性,加快科研成果的传播和应用,经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批准,《电线电缆》(CN31-1392/TM)于2025年1月起刊期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每月25日出版。《电线电缆》由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主办,自1958年创刊以来,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专业权威性,成为电线电缆专业领域科技人员不可或缺的知识伙伴和学术宝库,更是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发展的见证者。长期以来,《电线电缆》坚守创刊初心,坚持以电线电缆学科和相关专业领域科技动态为先导,及时全面地报道相关学科和专业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引导基础研究、工程应用和技术研究融会贯通,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为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构建高质量学术交流和开放共享的科研生态平台,得到了行业专家、作者、读者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认可。随着刊期的调整,《电线电缆》将更加快速地反映行业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为行业内的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等,提供更加及时、专业的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平台,为推动电线电缆专业领域学术发展和技术创新贡献更多力量。联系方式: 论文投稿贾竹青电话:021-6549 4605-296手机:158 0086 2532商业合作胡欣雯手机:189 1655 2385(微信同号)来源 | 上缆所传媒文字 | 贾竹青编辑 | 卢羽佳 王沐木审核 | 何晓芳【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上缆所传媒”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等328项国家标准和3项国家标准修改单,现予以公告。其中,与线缆行业相关的国家标准包括道路车辆多芯连接电缆、道路车辆汽车电缆等,主管单位为工业和信息化部(339),归口单位为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14)。据上缆所传媒不完全统计,具体如下所示:道路车辆多芯连接电缆第1部分:普通护套电缆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国家标准编号GB/T 5054.1-2024,代替标准号GB/T 5054.1—2008,实施日期2025年5月1日。道路车辆多芯连接电缆第2部分:高性能护套电缆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国家标准编号GB/T 5054.2-2024,代替标准号GB/T 5054.2—2008,实施日期2025年5月1日。道路车辆多芯连接电缆第3部分:无屏蔽护套低压电缆的结构、尺寸和标记。国家标准编号GB/T 5054.3-2024,代替标准号GB/T 5054.3—2006,实施日期2025年5月1日。道路车辆多芯连接电缆第4部分:螺旋电缆总成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国家标准编号GB/T 5054.4-2024,代替标准号GB/T 5054.4—2008,实施日期2025年5月1日。道路车辆汽车电缆第1部分:术语和设计指南。国家标准编号GB/T 25085.1-2024,实施日期2025年5月1日。道路车辆汽车电缆第2部分:试验方法。国家标准编号GB/T 25085.2-2024,实施日期2025年5月1日。来源 | 上缆所传媒引用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文字 | 王沐木 编辑 | 王沐木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您对本文修改部分存在异议或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并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长期发展目标,旨在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1亿吨标煤以上,203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5亿吨标煤以上,有力支撑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目前,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保障电力供应的新力量,并且在2023年的发电装机占比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为了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指导意见》从供给能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侧资源调控、电力系统调节等四方面进行强化布局。能源供给方面《指导意见》表示,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科学有序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开发。就近开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加快提升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估、功率预测、智慧调控能力。推进构网型新能源、长时间尺度功率预测等新技术应用。推动既有建筑屋顶加装光伏系统,推动有条件的新建厂房、新建公共建筑应装尽装光伏系统。推动新建公共建筑全面电气化,推广电热泵热水器、高效电磁炉灶等替代燃煤燃气产品,推动高效直流电器与设备应用。在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及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建筑中积极推广太阳能热应用。 在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积极发展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推进有条件地区生物天然气进入管网,因地制宜推进乡镇集中供热,优先利用地热能、太阳能等供暖。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推动5G基站、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与光伏、热泵、储能等融合发展。开展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年产千万立方米级生物天然气工程等试点应用,推动光热与风电光伏深度联合运行。 推进光伏治沙、光伏廊道和海洋牧场等深层次立体化发展,形成深度融合、持续替代的创新替代发展局面。当前,随着可再生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光伏和风电两大主力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向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变正在推动对能够处理高压和长距离能源传输的专用电缆的需求;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光伏发电站用电线电缆需求量井喷式增长;在新能源推进过程中,尤其是海上风场资源的开发,使得海缆需求量呈几何级数增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可再生能源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柔性直流输电、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等先进技术迭代,加快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电网。加强可再生能源和电力发展规划的衔接,推动网源协调发展。推动电网主干网架提质升级,加强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建设,优化调度控制,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电力。持续优化配电网网架结构,加快配电网一、二次融合和智能化升级,优化配电网调度机制,提升配电网灵活性和承载力,支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加强热力、燃气管网及氢能供应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强化管网互联互通,就近接纳更多非电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能源生产、输送和各环节各领域技术正在创新迭代。聚焦能源清洁化、电气化、智能化、集成化等能源转型重要领域,将推动超大容量、超远距离特高压技术、特高压柔性直流技术、特高压长距离大容量海底电缆技术等研发和应用。不断提升电网信息化水平,主要包括输电网的传输与资源配置能力、智能监测与预警能力、输变电设备与线路一体化调控能力等,这些需求和要求也对线缆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电力系统调节方面加强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推动自备电厂主动参与调峰,优化煤电调度方式,合理确定调度顺序和调峰深度。《指导意见》也对储能方面进行部署。比如,研究推进大型水电站优化升级,有序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加强新型储能技术攻关和多场景应用。推进长时储热型发电、热电耦合、中高温热利用等光热应用。此外,《指导意见》鼓励生物质发电项目提供调峰等辅助服务。储能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电、并入常规电网的必要条件。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保持较快增速,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等调节资源需求快速增加。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万千瓦/1.2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约86%。作为储能系统的重要零部件,储能系统用电缆也将伴随着其整机的发展迎来发展的黄金期。随着能源供应的愈发充足,蓄能技术就变得愈发重要。预见抽水蓄能将主导储能领域,该领域需要用到的电缆产品基本要求是:高电压等级、大截面。如吉林敦化抽水蓄能电站,使用交联聚乙烯高压电缆电压500千伏,截面800mm²,单根长度超过1500米。未来,这类产品的市场需求会增大,技术指标也会不断升级。当然,像飞轮储能、电化学蓄能等也将会梯次出现在未来能源储存市场上,也均和电线电缆产品和技术有着密切关联。来源 | 上缆所传媒引用 | 21世纪经济报、国家能源局、中国能源报、《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中国基金报等文字 | 卢羽佳编辑 | 卢羽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您对本文修改部分存在异议或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10月25日,工信部科技司发布“电子行业64项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公示”。根据标准制修订计划,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已完成《北斗定向型接收终端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等64项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涉及室外光缆、光纤传感器、光缆接头盒等标准。据上缆所传媒不完全统计,与线缆行业相关的标准如下:电子行业64项推荐性国家标准编号、名称及主要内容等一览(部分)【计划编号】20184711-T-339【标准名称】光缆 第3部分:分规范 室外光缆【性质】推荐【标准主要内容】本文件规定了主要用于通信网的室外光缆及其光缆元构件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管道光缆、直埋光缆、架空光缆、过湖和过河的水下光缆、快速/多次布放光缆,以及专门应用于污水管和气体管道光缆,其他相似应用类型的光缆也可参照使用。对于安装在架空输电线附近的光缆,需要增加相应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同时,本文件不适用于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光纤复合相线和挂在架空输电线的相线或地线上的光缆。对于过湖和过河的水下光缆,本文件未规定光缆的维修方法及维修性能,也不适用于带有水下线路放大器的光缆。【代替标准】GB/T 7424.3-2003【采标情况】MOD IEC 60794-3:2022【计划编号】20184714-T-339【标准名称】光缆 第3-70部分:室外光缆- 快速/多次布放光缆门类规范【性质】推荐【标准主要内容】本文件规定了快速/多次布放光缆(以下简称光缆)的要求和检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地面环境使用的快速/多次布放的光缆。这种光缆可以在与快速/多次布放相关的任何地方(例如移动广播单元、应急救援服务和室外运动、战术地面武装、机器人、小型号设备、为损坏的线路应急等)使用。【采标情况】MOD IEC 60794-3-70:2021【计划编号】20141812-T-339【标准名称】掺稀土光纤 第4部分:掺铒光纤特性【性质】推荐【标准主要内容】本文件规定了掺铒光纤的分类、几何尺寸、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光纤放大器、光纤激光器、自发辐射光源产品使用的掺铒光纤。【计划编号】20141004-T-339【标准名称】光纤传感器 第1部分:总规范【性质】推荐【标准主要内容】本文件是包含光纤传感应用的光纤、器件和配件的光纤传感器总规范。该总规范已作为一种科研、生产和应用的通用工具,适用于光纤传感器的设计方、制造厂商和用户,同时也适用于光纤传感器器件和配件供应商。本文件规定了光纤传感器及其特定器件和配件的定义、分类和框架。本文件的要求适用于光纤传感器标准所有部分。GB/T 18901(所有部分)标准包含测量特定参量的光纤传感器和特定型号或规格光纤传感器的具体要求。【代替标准】GB/T 18901.1-2002【采标情况】IDT IEC 61757:2018 【计划编号】20132176-T-339【标准名称】光缆接头盒 第1部分:总规范【性质】推荐【标准主要内容】本文件规定了光缆接头盒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本文件适用于陆地上光缆传输系统的光缆接头盒。本文件不适用于海底光缆接头盒。来源 |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编辑 | 房久仙、卢羽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您对本文修改部分存在异议或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近日,海缆故障水下声学定位装置在浙江舟山首次试验成功,填补了海缆故障探测领域声波技术应用的空白。试验显示,当对故障海缆施加高压后,故障点会产生“空爆”声。这种声波以每秒约1500米的速度在水中传播。使用水下声学定位装置捕获这些声波信号,再经过分析计算,可以精确定位到海缆故障的具体位置,其精度可达到米级。该装置由国网浙江电力“国蛟一号”海洋输电创新科技团队自主研发受水下环境限制,传统电磁信号海缆故障定位法很难快速准确定位故障点。为此,“国蛟一号”团队研发基于水下声学原理的海底电缆故障位置探测设备及应用技术,为海缆抢修提供新的技术支持,提升故障定位的精度与效率,增强海岛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该装置具有最大工作深度不小于200米的特点,并且在20赫兹至20千赫兹频段内频响曲线稳定,灵敏度高,最大定向角度误差不超过5度。来源 | 央视网、电网头条编辑 | 孙文辉 王沐木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您对本文修改部分存在异议或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为促进我国线缆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不断发挥展示新技术新成果、交流新应用新经验的平台作用,由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线电缆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共同主办的“线缆工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技术论坛”暨第九届电线电缆专委会委员会议近日在贵阳举行。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线电缆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理事长江斌,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组织人事部主任王振涛,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秘书长黄国飞,电线电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毛庆传、谢书鸿、徐明忠、唐崇健、房权生、管新元,秘书长倪娜杰,贵州省电线电缆行业协会会长、贵州玉蝶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福斌,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电线电缆行业协会代表、电缆制造设备和材料企业、检验检测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等240余人齐聚此次盛会。本次学术年会以线缆工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分别从前瞻性技术、前瞻性逐步转化到实用性技术、实用性技术3个维度收到55篇技术报告,其中包括10篇特邀主题报告和45篇涵盖产品与设计、材料与工艺、检测与应用的技术论文,全面覆盖线缆行业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各个领域。正值电线电缆专委会成立40周年,江斌代表主办方在致辞中邀请与会嘉宾和代表共同庆祝这一里程碑,并向为行业技术进步做出贡献的专家们致敬。他指出,尽管我国线缆行业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在后疫情时代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从规模扩张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是蜕变,也是变革。他强调,我国拥有独特优势,应自信应对新一轮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将整合资源,利用科研力量和平台作用,与行业同仁合力构建新质生产力,推动线缆产业新一轮变革。学会王振涛部长肯定了电线电缆专委会的凝聚力和服务效能,但行业仍面临关键材料和技术依赖进口等问题,企业需增强自主能力,减少外部依赖,并重视基础研究以应对风险。专委会承诺将继续提供服务,搭建专家平台,支持行业发展和创新。孙福斌会长代表贵州省电线电缆行业协会全体会员向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代表们共同见证贵州省电线电缆行业协会成立一周年庆典。黄国飞受江斌委托,代表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线电缆专委会向贵州省电线电缆行业协会致以热烈的祝贺,并期望贵州省电线电缆行业协会继续团结全体会员,本着共同服务社会、提升行业水平的原则,通过紧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互惠共赢,乘势而上奋力谱写贵州省电线电缆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毛庆传担任本次技术论坛的开幕主持。论坛共邀请23位嘉宾分享其在材料与设备、生产工艺、数字信息化、检验检测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毛庆传,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房权生,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管新元分别主持了论坛交流。内涵驱动 以实践促创新特邀主题报告围绕新质生产力内涵、先进材料、数字化及特种电缆技术等维度,全面阐述了线缆专业领域中高校、科研院所和领军企业对新质生产力的探索、实践和思考。 首先,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奚彦辉从理论层面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深刻的解读,为参会者理解和把握其概念提供了清晰框架。远东股份电缆产业首席执行官陈静女士分享了远东电缆基于新质生产力在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等方面转型升级的实践和思考。先进材料是线缆技术革新的核心驱动力。上海国际超导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总经理宗曦华和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国荣分别就超导和石墨烯材料在电工领域的发展现状、研究趋势和应用潜力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数字化技术是线缆产业生产模式变革的重要路径。清华-麦肯锡数字能力发展中心总监李铁良、中天科技集团总工、研究院院长谢书鸿和南网领军技术专家胡冉对全球数字化趋势、国内数字化布局和企业绿色升级进行了深入研讨。特种电缆技术是线缆行业全要素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支撑。针对核电电缆技术要素、750kV超高压电缆系统的关键技术,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监顾申杰和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工孙建生进行了深度解说。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扬州万益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崇健就基于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提出新质生产提升的宝贵建议。温故知新 以智慧画未来随后的论坛交流中,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宏,万马聚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李君臣,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哈尔滨哈普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董事王暄,上海凯波电缆特材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孙凯,远东电缆有限公司首席技术质量官刘宇,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赵囿林,江西瑞金金字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总工鲁邦秀,航天瑞奇电缆有限公司技术主管郑瑜,广州市新兴电缆实业有限公司总工周鑫,扬华科创(深圳)资深电气专家杜锦彪,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研发主任工程师康慧,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雷建设,上海缆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勇,聚焦高端弹性体、深远海电缆、阻燃电缆、特殊环境下电缆及其工艺和装备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讲解,为电缆行业的创新发展指引了方向。学术之星 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会议期间,开展了2024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评选活动,通过现场电子投票,评选出7篇优秀论文。分别为《电缆燃烧性能分级关联产品结构及工艺研究》《B1/d0级阻燃电缆燃烧滴落行为研究》《三芯500kV XLPE绝缘交流海底电缆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解析高端弹性体在电线电缆行业的研发与创新应用》《聚合物流变实验工作站在电缆工业中的应用》《磁悬浮线路供电用中频中压馈电电缆研制》《防覆冰导线地线研究》。最后,毛庆传对论坛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他指出此次交流为推动线缆行业的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前瞻指导。与会嘉宾和代表对此给予了高度肯定,纷纷表示会议内容精彩纷呈,既包含了基础研究的深度探讨,又不乏技术实践的精彩展示,深化理解了当前线缆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术热情和创新思维。同期,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九届电线电缆专委会召开委员工作会议。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毛庆传主持了此次会议。各委员和代表畅所欲言,深入探讨了线缆行业近年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共同为线缆行业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主任委员江斌指出,2024年是专委会成立40周年,作为公益性的技术交流平台,专委会广泛凝聚专家力量,整合行业资源,组织解决行业的共性问题,在行业的技术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组织人事部主任王振涛表示,专委会一直致力于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希望专委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组织建设,扩大专家队伍,吸纳优质资源,创建人才智库,为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与此同时,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线电缆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会议顺利举办。会后,代表们参观了贵州玉蝶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观摩了生产线、现代化设施和先进制造工艺,对自动化、智能化的先进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给予了高度评价。贵州玉蝶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本次学术年会的承办方,因其对会议成功举办提供的支持与贡献,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赞誉。此外,会议还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他们的热情投入和深入讨论为论坛注入了活力,促进了行业内的学术交流和智慧的碰撞。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线缆行业的学术活力,也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随着会议的圆满落幕,组织者和参与者均表达了对未来再次相聚的期待,希望能够继续携手合作,共同推动线缆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行业内对新质生产力构建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共同追求。来源 | 上缆所传媒文字 | 朱莉 魏雨晴编辑 | 卢羽佳审核 | 何晓芳【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上缆所传媒”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0月12日,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福建下线。本次下线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是目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长的海上全国产化风电机组,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研制。供应链完全自主可控,整台机组由3万余个零部件组成,发电机、叶片、轴承、电控系统等关键部套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是中国风电装备全产业链技术快速进步的最新成果,为助力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该机组是针对风速为8米/秒以上的中高风速海域量身定制,在年平均每秒10米的风速下,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1亿度清洁电能,可满足5.5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可节约标准煤3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万余吨。整体发电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时,相较于现有18兆瓦半直驱风电机组,风机整体体积增大不到10%,便于海上运输和吊装。经过测算,以500兆瓦的风电项目为例,采用26兆瓦等级的机组能比18兆瓦的机组降低单位千瓦造价5%,提升发电量4%-5%。该机组具有超强抗台风能力、安全可靠、发电性能卓越。采用第三代全集成半直驱技术路线,轴系、齿轮箱和发电机高度集成,具备纯扭矩、高承载、高可靠等特点;采用全密封结构防止盐雾腐蚀方案,具备极强抗腐蚀能力;配置双重抗台风技术方案,具备抵御17级超强台风的能力。来源 | 上缆所传媒引用 | 央视新闻、证券日报、福建日报、远东电缆文字 | 卢羽佳编辑 | 卢羽佳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您对本文修改部分存在异议或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海上风电是通过在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利用海洋风能资源进行发电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风速稳定、占地少、噪音小、环境影响小等优点,是目前全球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此外,我国海上风电场一般靠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便于电力的传输和使用,可提高风力发电的利用率。伴随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以及海上风电场的大规模建设,海上风电场用海缆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在海上风电场中,海缆用于传输电力和信息,是风电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风电场用海底电缆主要包括集电线路海缆和送出海缆。多台风力机组所产生的电能通过集电线路海缆汇总至升压站,提高电压等级,然后通过高压送出海缆传输至岸上集控中心。其中,集电线路海缆的电压等级通常为35 kV,而送出海缆的电压等级取决于海上风电场的离岸距离。根据海上风电场接入电网的要求,送出海缆的电压等级可选择110 kV或220 kV。与陆上风电场相比,海上风电场面临的环境更恶劣,且海水具有腐蚀性,海缆的施工和维护工作更具挑战。在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中,海缆的施工、建设和维护至关重要。海缆的使用环境具有隐蔽性,难以及时监测海缆在使用期间的工作状态。目前,海上风电场的建设正逐步向深远海方向发展,深远海水深浪大,环境更为恶劣,敷设的海缆也会受到更强的流体作用。海水中的生物和化学成分也具有腐蚀性,影响海缆正常运行。一旦海缆发生故障,会对海上风电场正常的电力传输产生较大的影响。与陆上电缆相比,海缆的检修更加复杂和耗时,通常需要专业设备和人员进行长时间的故障检查和海上施工作业,而大范围的停电和停产也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海缆进行监测和故障定位研究,及时发现海缆故障,对海上风电场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测距原理,海缆故障测距算法可分为阻抗法、注入法和行波法等。阻抗法主要用于故障定位,通过测量故障发生时的回路阻抗与线路单位阻抗之间的比例计算故障距离。阻抗法测距原理相对简单,但其有效性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配电线路的传输均匀性、系统运行方式和过渡电阻等,定位效率较低。此外,阻抗法受线路参数和测量精度的影响,用于混合线路测距时误差较大。注入法通过向线路注入信号,并采用专门的信号检测装置沿线路检测,查找故障位置。注入法不受消弧线圈的影响,操作简便,但仍然需要人工巡线,定位效率较低。行波法利用故障发生时产生的行波信号的传输时间差进行故障定位,定位精度较高且实用性较强。然而,该方法面临行波波头检测难、定位装置采样速率低、对时精度差等挑战,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行波法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柴鹏等使用双端行波法结合本地时钟同步方式定位电缆短路故障,可降低对双端同步的依赖。林洪等利用高频传感器对行波波头进行采样,提升了双端行波法的精度。王乐等通过小波变换分析故障行波电流,提高了线路故障定位的精度。本工作基于SIMULINK仿真进行海缆故障定位研究,设置多种故障类型及位置,并在相关实际数据不充足的情况下,通过数值仿真验证定位方法。精读✎海缆故障分析根据故障性质可将海缆故障分为低阻故障和高阻故障,对于光电复合型海缆,还可能出现光纤故障。其中,低阻故障又称为短路故障,通常由海缆绝缘层失效引起,是常见的海缆故障类型。对于三相交流海缆,其短路故障可能表现为单相、两相、三相接地短路故障或相间短路故障。引发海缆损伤的原因主要有机械外力、海流运动和海水腐蚀等。海缆通常铺设在浅海区域,容易受外界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产生损伤,如打桩施工、移动式作业平台的插桩与起桩等操作。海缆受损部位长时间浸泡在海水中,绝缘性能下降,易引起停电事故。此外,随着海洋活动的增加,进入海上风电场的船只抛锚及起锚、渔业活动中使用的渔网及铁链等捕捞装备都可能会砸伤、拖拽海缆,导致海缆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甚至破损。海流运动也会引起海缆损伤,除了受海流直接作用外,海缆还可能因海流冲击产生涡激振动,进而出现疲劳损伤。此外,在海流长期冲刷作用下,海缆附近的海床会形成较大的局部冲刷坑,使海缆悬空,影响海缆的安全性。海水中存在多种腐蚀因素,如盐分、溶解氧、海洋生物等,海缆材料容易被腐蚀和损害。金属铠装层长期浸泡在海水中,容易被腐蚀,护层被破坏后,铠装层中的电流会导致电化学腐蚀,最终导致海缆损伤故障。✎海缆故障行波定位法行波定位法主要分为单端行波定位和双端行波定位。单端行波定位是通过计算首个行波到达测量端的时间与反射波到达时间的差值,计算故障距离。双端行波定位是通过首个故障行波到达两端的时间差进行故障定位。线路结构复杂时,单端行波法的定位结果可信度降低,但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双端行波定位仅利用波头初次到达时间,无需发射波的波头到达时间,方法准确度和可信度更高。综合两种行波测距的优点,以双端行波测距为主、单端行波测距为辅,实现精确的故障定位。1单端行波定位单端行波定位根据故障行波两次到达测量端的时间差来计算故障点与测量端之间的距离,测距示意图见图1。图1 单端行波定位测距示意图假设海缆线路在F点发生故障,初始故障行波到达测量端1的时间记为t1,故障行波回到故障点F被反射再次到达测量端1的时间记为t2,海缆线路的总长为D,行波的传播速率设为ν,则利用单端行波法计算故障点距离(LF)的公式为2双端行波定位双端行波定位根据故障行波首次到达线路两个测量端的时间差进行计算,测距示意图见图2。图2 双端行波定位测距示意图假设海缆线路在F点发生故障,故障行波到达测量端1的时间记为t3,到达测量端2的时间记为t4,海缆线路的总长为D,行波的传播速率设为ν,则利用双端行波法计算故障点距离(LF)的公式为✎海上风电用海缆行波法故障定位仿真1仿真系统设计基于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模拟海缆运行的三相交流电路模型,可设置海缆电路故障类型及故障点位置,并仿真电压、电流的波形。从波形中提取故障行波,结合定位算法可计算出故障点的位置。对比预设故障点位置,计算可知行波法故障定位的准度。海缆故障定位仿真电路模型见图3,电路中包括三相交流电源模块、测量模块、故障设置模块、负载模块和多个输出模块。三相交流电源模块设置相间电压为110 kV,频率为50 Hz;测量模块用于测量电压和电流,电路由两段组成,总长为200 km,电阻为0.012 73 Ω·km-1 ,电感为0.933 7×10-3 H·km-1,电容为12. 74×10-9 F·km-1 ;故障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电路的故障类型,如单相接地、双相短路等,位于两段电路中间,可通过设置两段电路的长度实现对故障点位置的调整;负载模块代表电路中的负载;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数据。仿真设置的采样时间为1×10-7s,仿真时长为0.06s,故障发生时刻为0.02s。图3 海缆故障定位仿真电路模型海缆常见故障类型包括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相间短路故障、两相接地短路故障、三相接地短路故障等,而实际工程中的电路故障存在多种类型。本工作以两相短路接地为例,在距离电源位50,75,100,125,150,175 km处设置多个故障点,分别进行故障仿真;利用行波法计算故障点位置,并与预设数值进行对比。2行波提取算法分析故障前一段时间和故障后一段时段内的三相电压、电流之间的差,计算暂态三相电压(u)和暂态电流(i),然后进行克拉克模量变换。电压模量(um)和电流模量(im)的计算公式为式中:Q为克拉克变换矩阵。电压1模正向行波(uf1)和反向行波(ur1)的计算公式为式中:um1、im1分别表示um和im的1模分量;L、C分别为每千米输电线路的正序电感和正序电容。将行波提取后,判断出波头到达时间,利用公式(1)和公式(2)计算故障点位置。✎仿真结果与讨论故障点位置为50km时,电路首端和尾端三相电压与电流的仿真图见图4、图5。首端和尾端分别代表图2中的测量端1和测量端2;首端电压和尾端电压分别代表在电路的首端和尾端测得的电压;首端电流和尾端电流分别代表在电路的首端和尾端测得的电流。图4 故障点位置为50km时电路首端三相电压与电流的仿真图图5 故障点位置为50km时电路尾端三相电压与电流的仿真图由图4、图5可知,在0.02s时,发生人为设置的两相短路接地故障,首、尾端的电压和电流均在该时刻开始发生剧烈变化。首端电压的三相均产生剧烈振荡,但整体幅度变化较小,首端电流中的两相发生较大波动,一相仍保持在0附近;尾端电压、电流同样产生振荡,但振荡形式与首端不同。从电路首端和尾端电压中提取首端和尾端的故障行波数据,分别见图6和图7。图6 故障点位置为50km时的首端电压行波图7 故障点位置为50km时的尾端电压行波由图6可知,首端电压行波中,正向行波与反向行波的整体分布近似关于x轴对称,且波头分布较密,与故障点位置为50km时距离首端较近的设置一致。由图7可知,尾端电压行波中,正反两个行波接近重合,与首端波形有明显差异,且波头分布较疏,与故障点位置距离尾端较远导致行波传输时间较长的设置一致。行波发生突变处代表一个波头,读取波头间的时间差,可计算出故障点与首端的距离,确定故障点位置。仿真和定位结果见表1。表1 仿真和定位结果由表1可知,单端行波法和双端行波法均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出故障点的位置。但是,双端行波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特别是在故障点距离首端较远时,可以更加精确地实现对故障点的定位。海缆故障的原因主要包括机械外力、海流运动、海水腐蚀等,易导致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相间短路故障、两相接地短路故障、三相接地短路故障等故障。本工作利用SIMULINK对海缆的三相交流电路进行故障仿真,获取海缆从正常运行至发生故障及之后的电压、电流数据,然后从仿真数据中提取故障暂态行波,并利用行波法计算海缆的故障位置。基于仿真数据,单端行波法及双端行波法均能够较好地计算出故障点的位置,但双端行波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基于此,未来可对更加复杂的海上风电场的海缆电路结构进行仿真,并在双端行波法的基础上开发适宜的定位模型。来源 | 上缆所传媒编辑 | 卢羽佳审核 | 何晓芳【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上缆所传媒”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0月3日,由驻津央企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海底油气勘探装备在渤海辽东湾正式应用。在辽东湾投用的这套海底油气勘探装备,是将电缆下探到海床上,通过电缆上的传感器集采数据,分析判断油气位置。之前,这类装备主要依靠进口。中海油服专门成立研究院,面向全国吸引专业人才,用了4年时间攻克核心技术,实现批量生产,而且能够下探到更深的海域。据悉,进口海底电缆深度通常为六千到八千米,而中海油服自研的已经突破了上万米。早在20年前,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就曾经对这片海域进行过勘探,当时的电缆长度较短,未能探明油气位置。有了新装置后,中海油重启勘探,整体面积约460平方千米。为了赶在12月份冬季结冰期之前完成电缆的布设作业,国庆假期中,150多名船员驾驶12艘作业船坚守岗位,协同作业。来源 | 津云新闻编辑 | 王沐木审核 | 何晓芳【免责声明】本文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您对本文修改部分存在异议或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导读国内通常采用交联聚乙烯(XLPE)作为电力电缆绝缘料,但在大规模应用后,交联聚乙烯绝缘料暴露出许多问题。①在高温交联过程中,交联聚乙烯绝缘料会产生副产物,并在电缆运行过程中挥发,易导致缺陷,影响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②交联聚乙烯绝缘料的交联、除气等生产工艺较为复杂,能耗大且生产效率低;③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在服役结束后,由于其热固性材料的特性,无法回收再利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改善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学者们开始关注聚丙烯(PP)绝缘料。聚丙烯绝缘电缆相对于传统的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具有耐温等级高(105~110℃)、载流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少等特点。此外,聚丙烯绝缘料可在电缆寿命结束时回收利用,符合当前的环保理念,是电缆应用的发展方向。聚丙烯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耐热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能,但存在明显缺点(如弯曲模量高、抗冲击性能差、耐老化性能差),严重阻碍了聚丙烯在电缆材料中的推广和应用。例如,中高压、大直径的聚丙烯电缆,在上盘和电缆敷设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应力发白现象,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还会导致材料性能下降。因此,学者们开始关注聚丙烯的改性研究。其中,采用弹性体共混改性聚丙烯材料被认为是改善聚丙烯韧性、弯曲模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国内外研究者对聚丙烯增韧后的材料性能进行了广泛研究,如对增韧后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弹性体作为分散相分布于聚丙烯中,合适的分散相尺寸和弹性体与聚丙烯的相容性能够有效提高聚丙烯材料的增韧效果,表现为耐低温冲击性能的提高和弯曲模量的降低。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虽然弹性体可以有效增韧聚丙烯材料,但如果弹性体种类选择不当,可能导致材料电性能急剧下降,而电性能的下降将限制聚丙烯材料的推广应用。本研究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丙烯/弹性体共混材料,并研究不同弹性体对聚丙烯材料的增韧改性效果,为研发具有优异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聚丙烯电缆绝缘料提供参考。精读✎试验部分1基础配方及试样制备试验用主要原材料的名称及其规格型号见表1。1)基础配方聚丙烯ST611M 80份,弹性体20份,抗氧剂1010 0.3份,抗氧剂168 0.6份。为考察不同类型弹性体对聚丙烯的增韧效果,只改变弹性体种类,不改变弹性体份数。表1 试验用主要原材料的名称及其规格型号2)共混材料制备按照基础配方称取原材料,将物料投入密炼机(密炼温度为170℃ ,持续时间为10min)共混后,经双螺杆挤出造粒,得到聚丙烯/弹性体共混材料,挤出温度为180℃。3)试样制备称取一定量的聚丙烯/ 弹性体共混材料,置于平板硫化机压片成型。硫化温度为180℃,压力为15MPa,硫化时间为10min,硫化结束后冷却2min,制得试样片,并裁制成样条备用。2性能测试微观结构测试。采用日立FLX1000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分析。测试前,试样表面先进行喷金工艺,以保证其导电性。介电性能测试。采用YG9187全自动高精密高压介损分析仪,按照GB/T 1409—2006《测量电气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波长在内)下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的推荐方法》测定聚丙烯/弹性体共混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试验温度为(23±2)℃和(90±3)℃,频率为50Hz。将试样裁切成厚度约为1mm、直径为90mm的圆片。低温冲击脆化性能测试。采用DC-2塑料低温脆化冲击试验仪,按照GB/T 5470—2008《塑料 冲击法脆化温度的测定》中的要求对聚丙烯/弹性体共混材料进行低温冲击脆化性能测试。试样厚度为(2.0±0.1)mm,每组的无缺口试样为30根,试验温度为-25℃,试样失效根数不应大于15个。弯曲性能测试。采用拉力机弯曲模式,根据GB/T 9341—2008《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对样品进行弯曲性能测试。根据标准要求,试样的长度为(80±2)mm、宽度为(10.0±0.2)mm、厚度为(4.0±0.2)mm,弯曲测试速率为2mm·min-1。熔融结晶曲线试验。采用DSC F3型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交联聚乙烯绝缘料的熔融结晶曲线,气氛选用氮气,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均为10℃·min-1,测试温度控制在0~190℃范围。✎结果与讨论1弹性体的基本物性弹性体的基本物性参数(如密度、硬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弯曲模量等)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弹性体在改性材料中的增韧表现。因此,选择5 种弹性体CA10A、2032PM、CA60A、YH-06和C3080,分别对其物性进行比较分析,具体参数见表2。对聚丙烯材料增韧改性时,弹性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越低,分子链柔韧性越好,增韧效果越显著;弯曲模量越低,越容易实现脆韧转变。由表2中基本物性对比数据可知,YH-06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低至-60℃ ,邵氏硬度和弯曲模量低;2032PM 和C3080 同样具备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邵氏硬度和弯曲模量也相对较低,同样适用于聚丙烯的增韧改性;与2032PM、YH-06、C3080 相比,CA10A 和CA60A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弯曲模量较差,但从分子结构角度来看,这两种弹性体均为丙烯基弹性体,与聚丙烯的相容性更佳,增韧效果更明显。因此,将5种弹性体与聚丙烯共混,进一步开展增韧效果研究。表2 不同类型弹性体的基本物性参数对比数据2聚丙烯/弹性体共混材料的性能采用弹性体对聚丙烯增韧改性,除考察其基本的增韧效果(如低温冲击脆化性能和弯曲性能)外,还须考虑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绝缘材料存在电性能和力学性能难以协同调控的技术难点。虽然加入弹性体可以改善聚丙烯的韧性,但也会影响聚丙烯材料的电性能。聚丙烯与5种聚丙烯/ 弹性体共混材料的性能参数见表3。表3 聚丙烯与5种聚丙烯/弹性体共混材料的性能参数由表3可知,在低温冲击脆化性能试验中,5种聚丙烯/弹性体共混材料试样的断裂数量均不大于15根,满足测试要求;聚丙烯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均偏高,且30 根试样在冲击时全部断裂,无法满足耐低温(-25℃)性能要求;5种弹性体对聚丙烯的低温增韧效果均表现优异,共混材料试样满足耐低温(-25℃)性能要求。结合弯曲模量,YH-06、C3080和2032PM对聚丙烯的增韧效果最佳,其次为CA10A,而CA60A效果较差,但仍满足使用要求(弯曲模量小于800MPa)。虽然弹性体可以增加聚丙烯的韧性,但是会影响聚丙烯的晶体结构,引入大量的空间电荷。随着温度的升高,聚丙烯分子链极易因弹性体填充而改变原有排列规律,且载流子更容易在分子链间移动,从而降低共混材料的介电性能。考虑到聚丙烯电缆的工作条件,选择在温度为23℃ 和90℃下进行介电性能测试。由表3中材料的低温冲击脆化性能、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的测试结果可知,2032PM和C3080对聚丙烯有较好的增韧效果,但温度为90℃时的介质损耗角明显上升,不能够满足聚丙烯绝缘材料电性能的使用要求(90℃时的介质损耗角不大于1.0×10-3);CA10A、CA60A和YH-06对90℃时介质损耗角的影响较小。CA10A、CA60A为丙烯基弹性体,与聚丙烯相容性较好,对聚丙烯固有晶体结构的影响较小,从而对高温介电性能的影响也相对较小。YH-06为苯乙烯类弹性体,具有极性苯乙烯链段,可以构成物理交联点,使材料内部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强,减少材料内部自由体积,抑制电子积累;同时,苯环分子结构可俘获高能电子,提高电性能强度。3聚丙烯/弹性体共混材料的熔融结晶行为为进一步说明弹性体对聚丙烯的增韧作用,分析不同聚丙烯/弹性体共混材料的熔融结晶行为。聚丙烯与不同聚丙烯/弹性体共混材料的DSC结晶曲线和熔融曲线见图1,熔融结晶参数见表4。图1 聚丙烯与5种聚丙烯/弹性体共混材料的DSC结晶曲线和熔融曲线表4 不同聚丙烯/弹性体中聚丙烯熔融结晶参数结合图1和表4可知,加入弹性体后,聚丙烯的结晶峰值温度和熔融峰值温度变化较小,表明聚丙烯的结晶方式并未发生改变。但是,聚丙烯的熔融焓和结晶度明显下降,其中YH-06、2032PM和C3080对聚丙烯的结晶影响较大。通常加入弹性体后,对聚丙烯的结晶会产生两种影响:①弹性体柔性链段与聚丙烯分子链缠结,对聚丙烯结晶产生阻碍作用;②弹性体对聚丙烯的结晶起异相成核作用,即弹性体可作为异相成核剂促使聚丙烯结晶。在本工作研究的聚丙烯/弹性体共混体系中,弹性体对聚丙烯结晶的阻碍作用占据主导地位。弹性体的存在会直接作用于聚丙烯的分子结构,聚丙烯结晶时受阻,结晶不完善,只能够形成更小的细晶,导致熔融焓和结晶度下降。同时,弹性体的存在还会弱化晶界,提高材料的耐低温性能和抗冲击性能。4聚丙烯/弹性体共混材料的微观结构根据现有研究,聚丙烯增韧的主要方法是以弹性体为分散相、聚丙烯为基体,进行共混增韧。聚丙烯/弹性体共混材料的微观结构见图2。其中,5种弹性体均以分散相存在,与基体聚丙烯形成“海-岛”结构。以分散相形式分布的弹性体粒子可作为应力集中点,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通过诱发大量银纹或剪切消耗外界冲击力。同时,弹性体粒子还可作为银纹终止剂,阻止银纹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在基体中产生的银纹可以在小于其宽度的分散相弹性体粒子上生长,且不会发展成破坏性裂纹。由图2可知,各弹性体分散粒径较小,约为1μm。对于脆性较大的聚丙烯树脂,脆韧转变对应临界粒子的间距较小。因此,在弹性体粒径小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有效增韧。图2 5种聚丙烯/弹性体共混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5聚丙烯/弹性体共混材料的应力发白现象为进一步验证弹性体对聚丙烯的增韧效果,选用经低温冲击试验后未断裂的样品,对其表面应力发白现象进行观察。当冲击力作用于聚丙烯/弹性体共混材料表面时,微观结构中产生大量银纹、微裂纹,甚至微孔,并持续累积,表现为应力发白现象。5种聚丙烯/弹性体共混材料应力发白的微观形貌见图3。图3 5种聚丙烯/弹性体共混材料应力发白处微观形貌结合图3和低温冲击时样品表面应力发白范围可知,聚丙烯/YH-06共混材料几乎未出现应力发白现象;聚丙烯/ C3080 共混材料表面应力发白区域狭窄;聚丙烯/ 2032PM 共混材料表面应力发白区域宽度约为1cm;聚丙烯/CA10A和聚丙烯/ CA60A 存在明显的银纹现象,应力发白区域宽度超过1cm,且发白严重,表明共混材料在受到外力冲击时,为抵抗外力诱发大量银纹,银纹不断生长变粗,出现应力发白现象。聚丙烯/弹性体共混材料的应力发白现象可以用于体现各弹性体对聚丙烯的增韧效果。由此可知,弹性体对聚丙烯的增韧效果,依次为YH-06、C3080、2032PM、CA10A、CA60A,与表3中测试结果一致。本文通过熔融共混制备5种聚丙烯/弹性体共混材料,并研究不同弹性体对聚丙烯的增韧效果,得到以下结论。1)在聚丙烯80份、弹性体20份时,5种弹性体作为分散相,分散于基体聚丙烯中,可有效增韧聚丙烯,提高聚丙烯的耐低温冲击脆化性能,并降低聚丙烯弯曲模量,改善聚丙烯应力发白现象。同时,弹性体的加入会阻碍聚丙烯的结晶,弱化晶界,提高聚丙烯材料的耐低温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其中,YH-06增韧效果最佳,与YH-06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弯曲模量密不可分。2)C3080和2032PM对聚丙烯的增韧效果较好,但会降低90℃使用温度条件下聚丙烯材料的介电性能。综合各性能要求,可优选YH-06、CA10A和CA60A改性聚丙烯材料。3)选择弹性体增韧改性聚丙烯材料时,需要充分考察弹性体的各项基础指标(如分子结构、玻璃化转变温度、弯曲模量、与基体聚丙烯的相容性等),同时需要重点关注改性后材料电性能的变化。《电线电缆》1958年正式创刊,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主办,是电线电缆行业的电工技术类科技期刊。及时、全面地刊载国内外电线电缆行业专业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引导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融会贯通,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为电线电缆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应用等方面构建学术交流和科技开放平台。主要栏目有综述、线缆产品、线缆材料、测试技术、敷设运行、工艺设备和经验交流等。欢迎来稿!【线上投稿入口】http://dxdl.cbpt.cnki.net来源 | 上缆所传媒编辑 | 卢羽佳审核 | 何晓芳【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上缆所传媒”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